河北新闻网

从“单枪匹马”到“联合舰队” ——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张路平

    通 讯 员 王淼 万文娟

    近日,涉县由石门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新桥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辽城农资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的全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挂牌成立,其主要经营核桃、蔬菜、农资等,入社会员390户,吸收股金720万元,年供应各种农资2万吨,销售农副产品5000余吨。

    这种被称为“联合舰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涉县已有189个,入社会员3.35万余户,辐射带动农户9万余户,去年合作社会员人均增收6300元以上,目前已注册“崇香”、“凤落沟”、“冠康源”、“崇珍”、“崇桥”、“林坻”等国家、省知名商标16个。

    集中采购,降低生产成本

    辽城乡新桥村紧临清漳河,水源充足,村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使得购种、管理、销售等成本较高,农民收益微薄。该村种植户王树军介绍说,过去他们自己买塑料薄膜,一个大棚就要花1200元,现在专业社统一购买只需950元,仅此一项,就可节省资金250元。

    农业规模化发展,是农业专业组织的“催生剂”。随着大棚菜的快速发展,一家一户式的生产销售模式造成的土地流转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生产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才能形成规模效益,提高蔬菜市场份额和抗风险能力?为此,2008年,新桥村党支部书记师良田和村里13户村民以入股的方式,共同出资30万元成立了新桥蔬菜专业合作社,对社员实行建棚、供苗、技术管理、销售、培训“五统一”服务。同年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崇桥”牌蔬菜商标,先后与北京绿恒集团、陕西西安种子公司等多个厂家签订长期购货合同,统一购进塑料薄膜、管道、种子、秧苗等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大大低于市场价,节约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到2009年底,种植大棚蔬菜面积发展到132亩,年收入达18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

    “原来购买秧苗,仅运费每户少说也得200块,入社后集中购买,每户运费只需10多块。社里购进的优质肥,每袋就比普通化肥便宜10块钱,一个大棚一年下来就能节省开支2000多块钱。农业专业社的产生,大大降低了农民们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大家的收入。”师良田如是说。

    规范管理,推动标准化生产

    “啥时锄草,啥时喷药,啥时修剪,都由专业社统一进行。”关防乡岭底村惠农农产品专业社主任郝秋生介绍说,专业社推行标准化种植,从核桃树的种植、管理、销售等都有严格分工,实行统一管理。

    岭底村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全村2700亩土地就有2300多亩全部种上了优种核桃,未进入盛果期年产量就达6万多公斤。随着核桃产量的增加,2007年村里成立了惠农农产品专业社,目前,已吸收发展入社成员314人,带动周边58个村4600户农户。实现年产核桃26万公斤,年创收入800余万元,社员户均增收2600余元。

    实行标准化种植,提升产品质量,规范化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专业社下设了技术服务组、监督组、农资采购组、加工包装组和果品销售组5个小组,在生产资料采购、技术培训、果树管理、产品加工、包装设计、产品销售等方面,实行统购、统管、统销。专业社将村里2300亩核桃树,全部调整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辽河一号。在技术服务上,组建了40多人组成的专业队伍,统一提供灌溉、喷药、修剪等服务。他们还对社员使用的肥料进行监督,全部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规范果品采摘时间,提高果品质量。专业社还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分拣,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标准化的生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去年他们注册了“林坻”牌商标,并开通了河北惠农特产网,由此吸引了很多厂家前来订购,专业社与黄金龙、三利等核桃油生产厂家签订了长期的购货合同,他们的核桃由过去的七、八块钱卖到了十二块多。种植户李计元算了一笔账,一斤核桃多挣3块钱,一亩地按200斤计算,就能多卖600多块,他家种了3亩,一年就能多挣1800多块。

    规模经营,抢占市场制高点

    社员从5人发展到150人,年产柴鸡蛋500吨,年均盈利达153万余元,户均增收1.65万元,凤落沟柴鸡专业合作社经过不到三年时间的发展,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精细化分工”的框架,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随着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位于涉县的一些村子里壮劳力少了,老人和小孩成了这里主要的留守人口。凤落沟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子,整个村只有90多口人,很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唯一不缺的就是荒山。

    2003年,曾担任过妇联主任的薛花元瞄准这一资源优势,购进了9600多只柴鸡苗,开始在山上散养,2004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看着养鸡也能致富,寂静的村子热闹了起来,村民陆续养起了柴鸡。随着养殖户的增多,2008年,薛花元联合5户农民建立起了凤落沟柴鸡专业合作社,实行采购鸡苗、原料,技术培训、生产标准、品牌、防疫、销售“六统一”。

    “许多村民尝到了入社的甜头,纷纷介绍亲朋好友入社,由起初的5人增加到了150人,年产柴鸡蛋达到500吨,年利润153万元,户均收入1.65万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实力。”合作社负责人薛花元介绍说,专业合作社还注册了“凤落沟”、“龙凤”牌商标,如今她们与北京、天津、山东等大中型超市完成了生产与市场的直接对接。今年合作社正在申报有机认证,将与河北企美公司合作,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王静超】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