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涉县新闻>>邯郸涉县生态建设>>

让“绿”成为最耀眼的底色!涉县“3691”打造太行山首绿之地

2018-11-27 09:45:59 来源:涉县时讯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丽日暖阳,驱车行驶在涉县如画的旅游路上,目光所及,处处青山苍翠,密林层叠,水光潋滟,山清水秀。绿,如今已是涉县的底色,更是涉县发展的本色。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国绿色名县……涉县早已是远近闻名的生态名县、太行首绿之地。

近年来,涉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植绿造绿增绿作为首选之举,不遗余力,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全域绿化、全域美化,全县现有林地面积1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

生态立县 绿色崛起

绿水青山成为了靓丽名片

初冬微寒,但漫步清漳河边,空气中依然飘散着湿润芳香的味道。如今,优良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成了涉县人引以为傲的生态“红利”。

“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快实施‘3691’发展架构,历届县委、县政府,换届不换“林字经”,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涉县县委书记汪涛介绍。

翻开涉县的绿化“路线图”,“3691”发展架构和思路便有了清晰的表达。

“3”就是分三个层次,推进梯次绿化。第一层次,把国省干道两侧、环县城、环景区周围等窗口地带作为造林绿化的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绿化、高标准造林,让人多的地方先绿起来。第二层次,把县乡公路两侧、村镇周围作为荒山绿化的次重点区域,山体上部按照太行山绿化技术规程栽植容器苗;在一般耕地和土层较厚的山坡地,突出经济林绿化,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和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层次,在深远山区实施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快速恢复山场植被,打造森林涉县。

“6”就是重点实施荒山绿化、生态绿廊绿化、矿山生态修复绿化、经济林绿化、村庄绿化、湿地利用保护六大工程,推进全域绿化。

“9”就是达到居民推窗见绿、农村户户有绿、单位拆墙透绿、路侧四季有绿、景区无处不绿、山上增红强绿、脱贫增收靠绿、全民动员植绿、全县上下护绿等九大成效。

“1”就是把涉县建成千里太行第一绿,每年造林20万亩以上,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涉县县长邢晟介绍,“通过大力推进造林绿化‘3691’发展架构,我们的绿又有了新意,变成了以绿为底,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全域景观效果。”

同时,在这场绿美涉县攻坚战中,涉县坚持全时、全域、全民的“三全”绿化理念。“全时”,即春夏秋冬四季都有造林任务,每个季节都有可观赏性绿植。“全域”,指多树种支撑,山、水、路、田等空闲地全部绿化到位,形成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脚绿荫环绕的立体式绿化格局。“全民”,全民栽树,每年义务植树活动尽责率超过95%。

2017年以来,全县完成造林40.5万亩,人均栽树100棵,人均投入2000元,人均绿化山场1亩,涉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6%,创造了中国人均造林奇迹。

机制创新 因地制宜

精准造林突破了绿化难关

对涉县来说,山势陡峭,石厚土薄,种树自然条件差、成本高,怎么办?凤凰山给了最好的证明。

凤凰山原来叫西岗山,位于涉县主城区西部,总面积约1万亩,曾是紧邻县城的荒山。过去,涉县绿化主要采取小苗侧柏造林的办法,土层瘠薄、山石林立,成林慢,易毁坏。

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涉县结合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667”造林法。第一个“6”,即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工程化实施、责任化推进、精致化栽管和彩色化效果“六化造林”;第二个“6”,即刨坑、挡板、客土、栽树、浇水、管理“六步造林”;“7”,即中间是2米高的侧柏,两边各三簇连翘、三株黄栌,乔灌结合,达到常年有绿、四季有景。

众所周知,成活率是绿化的生命线。涉县创新管护模式,按照“谁栽植,谁管护”的原则,所有工程以成活率论成败,以成活株数兑现补助。创立“山长”制,涉县建立县、乡、村三级山长制组织体系,县级设立总山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常务副总山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每个县级领导都分别担任重点山场的“山长”,乡、村领导分别担任辖区内山场的“山长”,网格化管理,精准管护。

凭着这样的机制,昔日的石头山上演了太行山造林的逆袭,“西岗山”改名为“凤凰山”。正因为这片绿林,涉县在周边规划建设了屋在林中、林在楼中的“第二家园”项目。

山区种树成本高,如何解决资金难?涉县的答案是:向政策要,向机制要,向创新要,向社会要。涉县整合林业生态、农综开发、土地平整、公路绿化等项目资金,全部投入造林绿化,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模式,财政资金实现了“四两拨千斤”。

涉县创新提出“百千万”工程,其中建设1000个家庭林场的目标,为社会化参与造林绿化打开了一扇大门。据了解,太行山家庭林场总面积61540亩,涉及全县所有的乡镇。今年初,涉县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太行山家庭林场,推进全县造林绿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统筹规划、限期绿化、保护生态、家庭林场等建设标准。全国各地有意向的企业、集体、个人均可参与涉县家庭林场建设。

龙虎乡马布村村民申学武听说县里的家庭林场政策后,放弃外地投资,承包了600亩荒山。他说,“投资150多万,种植了数万棵经济树种,三年后就可产生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现在守着山场也能挣钱了。”

家庭林场建设实施后,政府投入少了,荒山变绿了,像这样的家庭林场全县已建成400多个,按照目前进度,两年内将完成1000个家庭林场的建设任务。

激情担当 久久为功

片片丹心绘就了满山画屏

“愚镢不停众志坚,誓把荒山变青山。”步入涉县后池村,山腰上醒目的标语在这里讲述着战天斗地的“新愚公”故事,见证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后池村是涉县一个偏辟的小村,2016年底,涉县后池桃花山试验开展冬季造林,当时天气条件和立地条件极为恶劣,林业干部和后池村群众,组成3个造林工队,每天300多人,冒着严寒,穿梭荆棘丛中,三个多月时间里挖树坑4万余个,荒山整地3000余亩。200多天的时间里,该村万亩荒山披上绿装,昔日后池变成了“金池”,初步形成了“林山、药谷、果园、花海”景观。

万顷荒山变林海,靠什么?正是靠着老区人几十年如一日,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辈带着一辈栽,一茬接着一茬干的结果。

在林业生态建设的漫长过程中,涉县先后实施国家粮援项目(“3737”项目)、太行山绿化项目和退耕还林工程等多项国家林业重大工程项目,完成了一项项壮举。

2017年,涉县承办第一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面对旅发大会周边山体及观摩线路两侧绿化任务重、标准高的重重困难,涉县组织20多家造林公司,分35个标段同时开工,周边山体绿化日均出动2000余人,廊道绿化日均出动1500余人,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完成高标准造林7万亩。

“宁可路绕十丈,绝不毁树一棵”、“宁可多垒堰,也要不劈山”。在千里旅游通道建设中,涉县坚持了严格的生态保护原则,不乱伐一棵树,不减少一片绿,不得不伐的,也要进行移植,确保全县绿量不减,最大限度地保护山体和植被。

乡村振兴 村民富裕

绿色经济变成了主导产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涉县荒山披上了绿装,乱石滩变成了波光粼粼的水面,杂草地建成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景区。林业生态建设,为全域旅游、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应突显。

绿色成了耀眼的底色。涉县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清漳河畔,黑鹳、大鸨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聚集繁衍。城市园林绿化稳步推进,人均绿地率达到74.26平方米,形成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城市生态景观。

绿色成了旅游的品牌。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茵蔽日,秋季,瓜果飘香,冬季,雪映蓝天,靠着优良的生态环境,“生态肺城、诗画涉县”吸引着众多都市人前来避霾清肺、休闲观光。2018年以来,来涉游客突破1300万人次,连续16个月排全省第一,游客增量连续十几个月全国领先,塑造了“中国的涉县、世界的涉县”的旅游品牌。

绿色成了乡村振兴的基石。涉县以绿为引,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100多座兼顾防洪、灌溉、涵养水源及景观效果的塘坝水体,建设1000个每个100亩的太行山家庭林场,打造1万户以上民宿、农家乐、渔家乐等民俗新旅游元素,打造休闲养生的优质生态产品。千里旅游通道沿线150多个村庄旅游从业人数达3000余人。特别是将贫困户人均20株核桃树列入产业扶贫政策之一,指导贫困户高效建园,以富民产业走稳了全面小康路。

绿色成了群众的致富产业。涉县在宜林耕地上栽植核桃、花椒、黑枣等干果,在浅山区栽植连翘等木本中药材,为老百姓在家门口建起了绿色银行。目前,核桃种植面积45万亩,平均年产量2.05万吨,产值5亿元,农民人均来自核桃产业的收入达1500元以上。发展花椒树2400万株,年产量达到3500吨,果品原品产值达到2亿元。

徜徉涉县大地,绿意布满山岗。绿化使涉县人的心灵得到了升华,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机制已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涉县充分彰显。(冯晓广 李东旭 杨彦忠 宣传部资料图)

责任编辑:董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