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考古学家在涉县发现史前遗迹

 

河北新闻网5月14讯(河北日报通讯员李淑英 记者刘剑英)近日,中科院著名史前考古学家黄万波教授对涉县三里交村大寨垴半山腰的一处神秘溶洞进行考察发掘,初步判断该溶洞为史前文化遗迹。

据了解,去年春节期间,涉县龙虎乡三里交村村民在村对面的半山腰上发现一神秘溶洞,洞内掩埋有大量骨骸和陶瓷碎片。据村内老人介绍,村里祖祖辈辈都称该溶洞为狐仙洞,逢年过节,村民们还要到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时发现这处溶洞时,洞内到处是土和碎骨,里洞内向下挖有一3米多深的大坑,坑壁上到处是密密匝匝的骨头与泥土夹杂在一起,由于没有掘到洞底,也不知道还有多深。那些骨头骨质已疏松,有的用手都可以捻碎,有一些大块平整的骨头,类似动物的面骨,完整的较大的径骨细长,主要是动物的骨头。

黄万波教授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还是“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等重要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者,曾获中科院首届竺可桢科学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此次考察,黄万波对挖掘出来的骨头进行了挖掘和仔细鉴别后,发现上层的骨头还和土掺在一块,下层的骨头更是密密匝匝,几乎不见土。所见化石,有虎、鬣狗、绵羊和麂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绵羊。鬣狗目前仅在非洲生存,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已灭绝。这些物种化石的发现,对研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价值。

黄万波认为,从地层分析,“狐仙洞”可能有两个文化层:上文化层,即新石器时代;下文化层,即旧石器时代晚期。从动物群对比看,“狐仙洞”下层堆积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不会晚于1万年。

黄万波说,考察的种种种迹象表明,狐仙洞是一个史前人类栖息过的地点,很有可能发现涉县最早居民的遗骸,哪怕仅发现一枚人类牙齿,同样是个突破。目前,他正在对化石作进一步测定,很可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殷大伟】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